【摘要】9月1日下午,校党委书记张国骥教授应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之邀,在该院学术报告厅为师生解读“大学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畅谈大学文化之于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性...
9月1日下午,校党委书记张国骥教授应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之邀,在该院学术报告厅为师生解读“大学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畅谈大学文化之于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性。他强调,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水平人才,应该坚持文理兼容,通专结合。
张国骥首先介绍了文化的重要性。他说,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可以吸引人、感染人、熏陶人,人们可以感受到它的强大力量。文化之于大学,犹如根之于叶,源之于流,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
谈到文理兼容的必要性时,张国骥指出,科学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使人类蒙难。科学要遵循人道的规律,让科学行善。文理兼容是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对于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方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之所以那么强,除了重视科技、重视创新外,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们都重视人文素养。因此,我们要坚持文理兼容,重视理工科人才人文素养的培养。
张国骥强调了人才培养坚持通专结合的重要意义。他援引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话指出,“对于中国的工业化而言,需要的不仅是技术人才,而且是组织人才,”“真正的工业的组织人才,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至于一切的人文科学、文化背景,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
针对理工科的特点,张国骥从文化的视角为理工科学生的成长成才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有灵感。他说,良好的文化可以激发人的灵感,灵感之于理工科和文科一样重要,是发明创造的活力源泉。二是要有激情。他说,我们的教育对情感教育不够,直觉教育不够,审美教育不够。要有成就必须要有激情,没有激情的人是成不了大师大家的,仅靠励志和毅力是不够的。三是要大气。正如冯友兰先生在纪念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文中所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同学们今后走向社会,不论是从事教学科研还是从政经商,都要大气,小家子气是成不了大气候的。四是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多参加社团活动。张国骥强调了行为对道德的砥砺作用,希望同学们不要沾染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他指出,社团活动是锻炼自身能力的重要载体,同学们课余时间应多参加有益的社团活动。张国骥希望,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理工科学生将来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良知的科技人才和科学家。
张国骥指出,我国真正一心一意办大学是在改革开放后。他信心满怀预言:“中国的大学在未来30年必有出色的表现!”
讲座最后,张国骥殷殷寄语广大理工科学子:“中国科技发展的希望在你们身上,中国未来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这一代人身上!”
从孔子、张横渠、杰斐逊到蔡元培、钱学森、丘成桐,从太学、岳麓书院、西南联大到哈佛、牛津、北大、清华,张国骥的讲座纵贯古今、横通中西,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现场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讲座由物信院党委书记宋善炎主持。物信院院长荆继良与全院科以上干部、部分学生干部等200余名师生一同聆听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