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参加自考的同学,可以参考本卷练习,尽量把分数提高到70分以上,如果不足,还要努力,以下是新闻学概论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年4月自学考试题目试卷库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我国最早倡议创办近代报刊的人是 A.郑观应 B.洪仁? C.王韬 D.梁启超 2.开创...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我国最早倡议创办近代报刊的人是
A.郑观应
B.洪仁?
C.王韬
D.梁启超
2.开创比较新闻学先河的著作是
A.《公众舆论》B.《传媒的四种理论》
C.《比较媒介体制》D.《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3.将新闻活动产生的根本动因归结为人类本能,这一错误观点产生的原因是
A.忽略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动态考察B.混淆新闻传播的内在矛盾
C.颠倒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D.错误理解新闻传播基本规律
4.社会各阶层的识字率、教育机构和图书馆数量快速增长最早出现于
A.口语传播时代B.文字传播时代
C.印刷传播时代D.移动传播时代
5.与新闻传播“三要素说”相比,“四要素说”增加的一个要素是
A.新闻事实
B.新闻传播者
C.新闻接受者
D.传播媒介
6.记者不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而是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特别的表达方式、表现角度来表明自己观点和态度的方法是
A.蒙太奇
B.藏舌头
C.假引
D.虚实结合
7.“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提出者是
A.约翰·博加特B.卡斯珀·约斯特
C.小野秀雄D.斯坦利·瓦克尔
8.毛泽东曾提出“新闻有新闻、旧闻、不闻”,这表明报道新闻要
A.有“抢”有“压”B.“抓活鱼”
C.新鲜、真实、及时、公开D.纪实性呈现
9.新闻与情报的区别是
A.是否真实准确B.是否及时传播
C.是否公开传播D.是否内容新鲜
10.表达方式比较规范,叙述方式也比较固定,有比较明确检验标准的新闻事实是
A.软事实
B.硬事实
C.客观事实
D.经验事实
11.从新闻文化角度看,中国新闻媒体侧重报道
A.社会的进步与发展B.坏消息
C.社会新闻D.名人轶事
12.新闻真实首先表现为
A.新闻事实真实可靠B.新闻报道揭示本质
C.新闻报道揭示真相D.新闻报道无倾向性
13.利用各种新颖抢眼、颜具创意的标题吸引受众关注,而报道内容与标题完全无关或关联不大,这种报道方式被称为
A.敷衍凑合
B.胡编乱造
14.传统新闻价值理论诞生的内驱力是
C.空穴来风
D.标题党
A.服务受众需求B.服务传播者需求
C.服务政府需求D.服务政党需求
15,传媒业的市场化使新闻报道从严肃的报道形式向轻松的娱乐形式靠近,这种现象被称为
A.新闻娱乐化
B.新闻政治化
C.新闻数字化
D.新闻智能化
16.我国新闻传播者首要的职业精神是
A.职业伦理
B.职业习惯
C.职业技能
D.政治素养
17.新闻媒体对社会现实的选择性再现,具有强烈的
A.舆论引导作用B.思想灌输作用
C.组织协调作用D.耳目喉舌作用
18.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媒体自行决定业务方针进行商业化经营,属于
A.国营体制B.公营体制C.公私并营体制 D.私营体制
19.传播流程再造的理论依据是
A.媒介消费理论 B.波纹理论C.议程设置理论 D.受众需要理论
20.世界上第一个网站的创建人是
A.约翰尼·谷登堡B.蒂姆·伯纳斯-李
C.托马斯·杰斐逊D.爱德蒙特·伯克
21.近代中国最早提出报刊言论自由思想的人是
A.王韬
B.郭士立
C.梁启超
D.康有为
22.1530年正式设立皇家特许出版制度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 日本
D.英国
23.世界上首部规范互联网传播的法律诞生在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24.1983年4月23日,中国正式宜布建立
A.新闻发布制度B.新闻发言人制度
C.新闻控制制度D.新闻审查制度
25.新中国第一部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
A.《新闻伦理纲领】B.《新闻工具基本原则宜言》
C.《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D.《中国新闻工作者公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湖南自考
26.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包括
A.《中国新闻事业通史》B.《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C.《中国报学史》D.《实际应用新闻学》
E.《新闻学》
27.1942年《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明确指出改版方向是
A.把根据地的新闻报道提上头版B.把整风运动作为宜传的中心工作
C.注重社论的质量D.提出“全党办报”方针
E.强调接近性原则
28.时政新闻主要突出新闻事实的基本要素是
A.时新性B.重要性
C.显著性D.趣味性
E.接近性
29.20世纪90年代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中国新闻传播业宏观管理体制的特点是
A.党委领导B.政府依法管理
C.行业规范协调D.媒体自我约束
E.“特殊法人”依法运作
30.以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划分的新闻业发展阶段包括
A.报业主导的印剧传播时期B.广播、电视主导的电子传播时期
C.新媒体发展阶段D.数字技术主导的网络传播时期
E.智能媒体发展阶段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湖南自考
31.简述新闻学研究者界定新闻定义的角度。
32.简述虚假新闻的表现。
33.简述新媒体时代传受互动融合的传播效应。
34.简述新闻媒介体制的决定性因素。
35.简述新闻控制的主体类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湖南自考
36.试述传统新闻价值观念诞生的背景。
37.试述新闻业与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五、综合分析题:本题15分。 湖南自考38.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新闻自由的实质。
周光权: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一言一行均需谨慎
(节选)
从法律角度来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宪法赋予我们言论自由,我们事有按照个人意愿表达意见和想法的权利,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把网络当成了畅所欲言的场所。但是,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我们在享有言论自由的同时,不能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刑法、民法典和英雄烈士保护法均规定网络言行有边际,同络空间从不是法外之地,网络开放和自由也必须以遵守法律法规为前提。网络“大V”作为公众人物,发言不能只图自己痛快,置法律法规于不顾。
罗昌平在互联网上侮辱、诋毁英烈,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抗美援朝精神,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慢害了人民群众的共同记忆和宝贵情感,情节严重,必须予以严惩。(来源: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