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学一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大全2023年4月自学考试题目试卷题库 整编:湖南师范大学自考本科 时间:2024-02-29 2023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一)》试题自考试卷题目解析 第一部分 选择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极大影响的一种教育思潮是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制度教育学
D.实用主义教育学
2.在教育学史上,完整地提出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赫尔巴特
3.在教育起源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观点,属于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4.办好教育事业,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社会沟通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A.家长会B.家长委员会
C.关心下一代协会D.社区教育委员会
5.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比成人低得多。这表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不平衡性
B.协调性
C.连续性
D.主体性
6.下列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中,体现我国教师职业本质要求的是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教书育人
7.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应以表扬激励为主,批评处分为辅。这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A.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B.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C.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D.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8.从历史角度看,对我国中小学影响最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的课程观是
A.课程即知识B.课程即经验
C.课程即活动D.课程即文化
9.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所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称为
A.教学原则B.教学方法C.教学计划D.教学大纲
10.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学校管理
B.教学
C.班级活动
D.德育
11.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将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称为
A.教学模式
B.教学方法
C.教学结构
D.教学策略
12.我国中小学班级组织机构建构的形式多数属于
A.直线式
B.职能式
C.直线职能式
D.矩阵式
13.依据划分标准不同,中小学教育测验可分为不同类型,其中,划分为学业成就测验和学能测验的标准是
A.测验目的B.测验内容
C.规范程度D.结果解释所参照的标准
14.对在校的未成年学生群体实行特殊保护,并不意味着时时处处都要对他们加以限制。这说明学校安全工作应遵循
A.珍惜生命原则B.预防优先原则
C.协同治理原则D.最小阻碍原则
15.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过程
B.教学设计
C.学习资源
D.教学媒体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判断正误并给予简要说明。湖南自考
16.文化教育学主张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是让学生获得个人经验。
17.在任何社会、任何时期,教育的正向和负向功能都存在,只不过比重不同而已。
18.德育就是道德教育。
19.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20.班集体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湖南自考
21.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价值。
22.我国中小学管理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23.简述教师的基本权利。
24.简述开展心理辅导专门活动的阶段。
四、论述题:本题10分。湖南自考
25.联系实际阐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五、分析说明题:本题10分。湖南自考
26.背景材料:
“复征”——这是高校招生志愿填报中的专用名词,近年来却频频出现在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教师招聘启事中。
前不久,某省9个设区市招聘一批农村教师,每市均出现数百个岗位无人问津的现象,共2230人。一些地方因此降低条件进行“复征”补招,如无专业限制、放宽学历要求、不用笔试、直接签约等,同时承诺提高收入待遇,但依然有大量岗位无人报考。
这已不是首次。2015年以来,各地农村教师招聘不时出现空缺现象,而此次则较为集中.农村教师招聘频频遇冷,折射出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到农村当教师的社会现实,而背后是农村教师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困境。人们不禁忧心忡忡:明天,谁去农村当老师?
农村教育的未来该走向何处?(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09月22日08版)【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怎样有效提高我国农村教师的地位。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湖南自考
27.【案例】
钱老师教授《故乡》一课时,有如下教学片段:
学生:课文中有个地方说有许多碟子被藏在灰里面,这碟子是谁藏的?老师:哦,碟子是谁藏的?这个问题有意思,谁能回答?学生:我认为这碟子是闰土藏的。学生:我认为这碟子是杨二嫂藏的。
老师:这两位同学对碟子是谁藏的有不同看法,能说说你这个结论的根据吗?学生:我认为闰土是不会藏碟子的。闰土人老实,作者已经把房子都送给他了,他还藏碟子干什么呢?
学生:我认为杨二嫂也不会藏碟子。杨二嫂拿人家的东西是顺手捎带,想拿就拿。藏碟子?与杨二嫂的性格不合。
老师:很好,大家从课文中找到了根据,说明这碟子不是闰土藏的也不是杨二嫂藏的,那么,这碟子究竟是谁藏的呢?
(学生反复阅读教材,不能作答)
学生:我觉得这碟子究竟是谁藏的,从书上找不出答案,这个问题可否不必再争?
老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思考问题作出结论一定要有根据,这个根据就是课文。凡是在课文中找不到根据的,我们不能凭主观臆断下结论。前几年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就是《这碟子是谁藏的》,结论与同学们得出的结论一个样。如果我们把这次争论写成一篇文章,我看也可以在报上发表。
【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钱老师的这个教学片段主要贯彻了哪个教学原则?运用了哪种教学方法?请略作说明。
(2)试结合案例阐述贯彻该教学原则、运用该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